政風新聞 宋柏誼報導
針對生成式AI在市政應用的議題,市議員林德宇今(10/17)在財政經濟業務質詢時表示,生成式AI應用雖可提高工作效率,但仍存有真偽難辨的風險,市政服務及公文書的正確性不容有錯,他要求市府數位發展局應提出市府版的生成式AI市政應用指引,對市府各機關使用生成式AI產出的內容及對外發布的文字、圖像、影像,應完整揭露並建立嚴謹的內部控管機制,確保市政資訊的真實性與問責性,嚴禁產生資訊誤導及造假。
林德宇表示,生成式AI,不管在產業應用上,或著在市政的應用上,都應該要有討論。他先問數位發展局林局長,現階段市政府寫公文,可不可以直接丟AI下去生成?公文可不可以直接用AI來生成?
數發局長林谷隆表示,目前市政府在使用生成式AI是依照「行政院及所屬機關(構)使用生成式AI參考指引」。市府同仁擬的公文是在E化系統裡面,所以不需要丟到AI裡面,不過裡面的文字你可以給他一些提醒,產生內容可以參考。
林德宇說,生成式AI有助於百工百業、各行各業工作效率的提升,但是其產出的問責跟咎責機制,這是在市政應用上應該要去確保的,尤其產出內容涉及真偽難辨,還有可能創造不存在的資訊,包括文字、圖像,或者是影像,在對外揭露的時候,市政府有沒有規範,如果是AI生成就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揭露原則,市政府有沒有這樣的要求?
數發局長林谷隆表示,如果文字或者是圖片影像是用AI生成,本來在責任上來講就應該要備註是使用生成式AI生產。在行政院的指引裡面就有提到這一點,所以在行政院發布的時候,我們就要求各局處要落實。
林德宇強調,市府真的有內控機制嗎?如何去查核?如果是影像或圖像,可能可以直觀式分辨,但是文字的部分如何分辨?依照行政院的指引所提,是規範業務承辦人要對於資訊的產出做最終的判斷,那如果業務承辦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揭露是利用AI生成,到了中高階主管,怎麼會知道文字的產生是AI所製成的?這個內控機制是否有考慮過?
數發局長林谷隆局長說,現在行政院正在把AI基本法送到立法院審理。
林德宇說,行政院已提送「人工智慧基本法」草案,在法案立法三讀之前,市政府應該針對AI生成要做內控的機制,提出明確的規範與指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