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風新聞 宋柏誼報導
本刊採訪時得知,原來平常幫別人調解的蔡文華,自己更是太平區地政調解委員,親身最近也遇到因購買房屋被房仲欺騙的問題,這件事更讓他認為調解的專業度有多麼重要;蔡文華也說,法律是保護懂法律的人,但大多數民眾可能只透過網路搜尋,但往往是片面的資訊;於是不斷提升調解委員的程度,也相當重要,才能免於民眾無知的恐懼。
話說,蔡文華因月前購買透天房屋,鑑界後發現跟當初權狀少了3.8坪,但簽約程序已經走到一半,向房仲反應卻置之不理,蔡文華自己也是太平區地政調解委員,他多次請益律師跟地政士後,若要讓類似糾紛的法律要件成立,只能先把部分的錢放入履約專戶之後,才能進行法律訴訟,但自己也知道,必須還要花錢聘請律師、開庭、等到結果定讞,根本是曠日廢時。
他向本刊分享,最近與永慶房屋太原加盟店的糾紛,本刊看過存證信函及相關內容跟當事人說明,如今恐怕走向法院才有結果,然而他也深深體會到調解委員對於專業的重要性,否則就會落入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的局面,若又遇到人情世故更是麻煩;也因為這件事情,他希望自己當作案例,打算召開記者會讓民眾知道,遇到糾紛應該如何處理,也不能因為惡勢力而低頭。


採訪接近結束約四小時,已經是傍晚五點,恰好他桌上的手機響起,原來又是接到需要調解的電話,一轉身,他放下手邊工作,換上職務背心,又匆忙出門(我先去調解了!!)
記者發現,每一個調解的小會議室都代表一個家庭故事、一張診斷書或是一個事故,而走出這個門,代表事情希望都圓滿結束,而身處在第三方的調解委員,除了幫助雙方及保險公司解決問題,更是默默服務的重要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