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風新聞 宋柏誼報導
今年31名員警開假單遭起訴停職,更有西屯所所長金桂明、副所長李科甲被收押、交保,於法本應起訴,唯一唐突的是,就在涉案基層員警水深火熱時,當天把罰單交給他們處理的警局長官,反而升官三線一,真除公關主任、警局督察,雖然案件中,檢方沒有起訴這兩名警官,但和被起訴、停職的同仁相比,基層員警心中難以接受,檢方沒有起訴原因說詞是,當時是拿錢給金男請求協助核銷罰單。
以上這些都合法但不合理,本刊跑司法檢調的記者研判,三線三的警局長李文章跟幕僚,是不是疏忽了起訴內容會被公開表格這件事,因此在人事調動時,做出暫時冰凍一個月後等風波結束再調任升官,但剛好調動時間點跟起訴時間點巧合,此事電視台在七月中已經連載報導,對此台中市警局都不回應,其實不回應也是一種回應,因為非常尷尬。
而這3張罰單,最後都以記憶卡無法讀取、照片銷毀等理由銷單免罰,檢方偵查終結,李姓主任以及林姓專員,兩人都不在起訴名單內,以證人身分配合調查,對比他們全身而退還升遷,另一邊的基層同仁卻是被迫換工作,薪水銳減還可能結束公職生涯,天差地別的結果引發議論,其實要升官也不要在這個時間點,記者每周到各警分局、派出所採訪,難免都會聽到基層雜音。
北部警界及本刊記者確信,這件事不影響李文章升遷,但是已影響下面的中階幹部跟基層員警,本刊期盼未來在人事任用多加審慎考量,本刊所寫重點不在於局長提拔了兩個三線一的警察,而是局長言行背後的處理態度跟積極作為,所影響的不僅是盧市府團隊形象跟中市六千八百名員警形象。
延伸的「蝴蝶效應」是連鎖效應的其中一種,即意思即使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、非常微小的事情,也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。 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,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,初始條件的改變,將會有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。 小事情會有巨大的反應。 蝴蝶效應一詞的出處,現有的文獻已有很多的討論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