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風新聞 宋柏誼報導
中山附醫的中西整合醫療科林坤緯醫師/整理宋柏誼
疫情過去後,隨著大家拿下口罩,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「面子」問題。市面上有數不盡的保養品與醫美課程。但如果生活中沒有避開某些壞習慣,再怎麼精心照護的臉蛋都難以維持。
臉部底下的層層結構,決定你的模樣
大小臉、嘴邊肉下垂、下頷鬆弛等問題,一般常被認為是臉部肌膚張力鬆弛所導致。市面上針對皮膚Q彈度推出了許多保養品與課程,但你是否知道,在肌膚鬆弛的背後,可能隱藏著更根本的臉部骨架歪斜問題?骨架一旦歪斜,上方肌膚的張力分布就會不平均,進而導致鬆弛現象。而這些骨架歪斜,往往來自生活中的各種壞習慣。
低頭族與嘴邊肉
長時間低頭滑手機,會使脖子長時間前傾,導致高位頸椎與顱底呈現相對過度伸展。想像一下,下巴到頸後的皮膚與軟組織就像一條圍巾,原本應該是均勻地環繞一圈。但當脖子前傾時,頸後空間被壓縮,軟組織的張力往前移動,如同青蛙的鳴囊一般,下巴變得鬆垮,雙下巴、嘴邊肉也就浮現出來了。可以說,臉部下半部的曲線與脖子的健康高度相關。除了長時間當低頭族,側睡等造成頸部歪斜的習慣,也會讓嘴邊肉悄悄找上門。
錯誤咀嚼習慣,大小臉跑出來
許多人拍照時,會刻意轉向自己覺得比較好看的那一側臉。但為什麼兩側臉會有所不同,甚至出現明顯的大小臉呢?回想一下,吃東西時,你是否習慣用某一側咀嚼?這個不被注意的小習慣,正是造成大小臉的原因之一。習慣偏一側咀嚼,會讓該側咀嚼肌群更緊繃,使臉部肌肉線條不對稱。久而久之,甚至會造成兩側顳顎關節張力不平均,進一步影響下頷骨的位置,導致大小臉。若沒有及時調整,除了臉部不對稱,還可能出現咀嚼時顳顎關節疼痛等問題。
中醫結構調整,幫你找回美麗臉蛋
臉部的結構曲線背後,其實藏有更多問題。中醫能幫助你進行專業評估,結合多種治療模式:例如透過結構調整手法矯正骨架歪斜,搭配針灸治療拉提臉部肌膚,單次療程便可改善大小臉、嘴邊肉下垂、眼袋等問題。
再搭配內科中藥調理體質,改善臉部循環,幫助消除水腫、提升肌膚潤澤度與彈性,讓你由內而外更有精神。日常保養方面,建議可以經常熱敷頸部、放鬆肩頸肌肉,避免骨架歪斜。搭配耳前局部按摩(方法:以指腹在耳朵前輕輕向後上方提按),效果會更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