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宏議員:深化原住民文化政策,推動族群共融

臺中市議會第4屆第5次定期會中,朱元宏議員針對文化局進行業務質詢,重點聚焦於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保存、推廣、以及多元族群文化展現,強調文化政策是對歷史的尊重、也是對未來的承諾。

朱元宏議員指出,臺中市擁有全台六都中最多元的原住民族群,不僅有和平區泰雅族,更有來自布農族、排灣族、阿美族等16個不同族群的原住民居民。市府在文化政策上不能僅止於少數特定族群的保存與推動,更要兼顧各族群的文化展現與資源分配,才能實現真正的文化平權。

朱議員在質詢中特別提出:
1. 文化資產保存與研究
 纖維工藝博物館目前典藏原住民織品文物逾547件,並於近年完成多件研究調查、技藝交流與研討會。此外,文化資產處辦理和平區泰雅族傳統知識與實踐、口述傳統及民俗普查,奠定保存基礎。朱議員肯定這些努力,但也質疑:是否有長期、系統性的計畫,確保文化資產永續發展?
2. 文化活動推廣與參與
 自2019年至2024年間,文化局共辦理8場與原住民族相關的展覽與活動,邀請族人表演團隊與作家參與。但朱議員提醒,資源是否足以深入社區、觸及更多族群?未來是否能擴大對布農、排灣、阿美等族群的文化展演與教育推廣?
3. 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傳承
 針對泰雅族口簧琴、Sqoyaw群織布工藝的保存與調查,朱議員表示肯定,但也呼籲市府必須兼顧都會區其他族群,確保資源與政策不被集中於單一群體,真正體現臺中多元原住民族的文化價值。

朱元宏議員強調,文化是族群的靈魂,原住民族文化的保存與發展,需要市府各單位的跨局合作與長期規劃。他期盼文化局能持續深化政策,建立完整保存、研究、推廣與傳承系統,讓原住民族文化在臺中市綻放更多元、鮮活的光彩。